当前位置:首页 > 大益茶文化解读 > 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|NO19·老茶头

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|NO19·老茶头

大益普洱茶行情资讯员大益茶文化解读2021-04-05阅读:15122

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|NO19·老茶头

“在这坚硬的现实里,也可修得一颗柔软心。”——林清玄

 茶,不可貌相

爱喝普洱茶的人,几乎都知道老茶头;有不少茶人对其情有独钟、赞赏有加。

那么何为老茶头?

老茶头,是一款特别的普洱茶,一款其貌不扬却颇具品格的茶;老茶头,也可以用来表示一种人,爱茶成痴的人。

茶之道,即人之道。

01 “老茶头”之茶:其貌不扬者也             

众所周知,普洱熟茶,是经过人工渥堆发酵制作而成的。老茶头,正是在渥堆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特殊茶。

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|NO19·老茶头
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|NO19·老茶头
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|NO19·老茶头

在渥堆发酵过程中,常常会出现紧结在一起的团块茶,又称“疙瘩”。

形成的原因多为嫩度高、体型小、条索紧结的茶叶,因其内质柔软、茶体之间透气较小,在发酵过程中又经过反复不断地翻动,便会大量分泌果胶,果胶较为甘甜粘稠,最后自然粘结成团块。

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|NO19·老茶头

工人通过切块、筛分、拣剔工序制成干净、体形大小匀齐的原料,再通过将体形小的原料经过稍长的蒸压后,制成茶砖或茶饼。

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|NO19·老茶头

老茶头明明不老,为何取名有点“显老”?

原来,由于普洱茶特点是越陈越香,老茶头的口感滋味特别顺滑,陈香怡人,好像已经放了好多年。

都说“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”,其实茶也如此。

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|NO19·老茶头

老茶头,看似其貌不扬,但因其发酵充分,且果胶含量丰富,可煮可泡。

冲泡以后,茶汤醇厚粘滑,汤色赤红澄亮,香甜可口,枣香、焦糖香浓郁,有的还带菌香,令人惊艳。果胶物质,对人体颇为有益,其养胃护胃、降脂减肥的作用明显。

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|NO19·老茶头

老茶头看似坚硬如铁,熟料坚硬的外表下,藏着一颗柔和的心。这里的“老”,代表成熟、稳重、平和。如苏轼所说,“渐老渐熟,乃造平淡。其实不是平淡,绚烂之极也”。也许要慢慢品,慢慢饮,才能懂得老茶头的绚烂之味。

现在,天气转凉时,泡一壶茶雾氤氲,散发着枣香、糖香的老茶头,已成为众多资深茶友的雅趣。

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|NO19·老茶头

02 “老茶头”之人:爱茶成痴者也

“老茶头”,是茶的名字,也是某类茶人的名称。人们习惯上把爱茶、事茶的茶人称为“老茶头”。

陆羽、卢仝、皎然、苏轼、陆游、朱权等,这些爱茶成痴的人,都可算是老茶头了。

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|NO19·老茶头

张岱《陶庵梦忆》中说,“人无癖不可与交,以其无深情也;人无痴不可与交,以其无真气也。”文人的癖好之中,寄寓着至真至纯的性情,正是有此癖好,才生发出中华文化闪耀的艺术之光。

以明代为例,当时政治黑暗、官场腐败,文人远离尘嚣,归隐田园山水,每日弹琴、作画、写字、品茶、参禅、赋诗、喂鹤、赏石,成为有情趣的生活艺术家。

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|NO19·老茶头

明代袁宏道《瓶史》中道:"茗赏者上也,谈赏者次也,酒赏者下也”,许多文人都是名副其实的“老茶头”,他们一生醉心茶事,嗜茶成癖且乐此不疲。

张源在《茶录》中说,“其隐于山谷间,无所事事,日习诵诸子百家言。每博览之暇,汲泉煮茗,以自愉快。无间寒暑,历三十年,疲精殚思,不究茶之指归不已。”他孜孜探索茶道之真谛,不论寒暑达三十年之久,可谓精神可嘉。

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|NO19·老茶头

许次纾自称“有嗜茶之癖,每茶期,必命驾造余斋头,汲金沙、玉宝二泉,细啜而探讨品隙之”,他的著作《茶疏》,成为明代最具代表性的茶道典籍。

张岱自号“茶淫橘虐”, 明茶理,识茶趣,他曾与闵夫子品茶,其论茶鉴水功夫,深得闵夫子赞许,“余年七十,精饮事五十余年,未见客之赏鉴若此之精”。

杜濬一生清贫,唯嗜茶如命,宁可忍饥挨饿,也要喝茶,堪称奇人了,“吾之于茶也,性命之交也。……流坎之不齐,饥饱之不等。吾好茶不改其度。请泉活火相依不舍,计客中一切之费,茶居其半。有绝粮无绝茶也。”

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|NO19·老茶头

自古至今,书痴者文必工,艺痴者技必精。只有爱茶成痴、心无旁骛,才能进入人茶合一、神乎其技的境界。

今天,我们也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茶友圈,说不定身边就有这样的“老茶头”,他们:

爱茶成痴,无茶不欢;每得好茶,乐于分享;爱我所爱,无怨无悔。

文字:茶道君

编辑:RUI

图片:益友会

文章来源:茶道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