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益茶市场因为追求干仓,很多对普洱茶只有一知半解的新人,就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:那就是仓储越干燥越好。干仓并非是越干越好,有茶油虫眼也并非是茶本质不好,全是仓储环境促成,所以呢市场交易环境就有理由“挑”,不然哪里来的“价”。
极致的干仓会导致湿度过低难以转化,对于那些把普洱茶存放在各地做实验的茶友们,这种精神是值得称道的。但是收藏普洱茶,干仓是建立在转化的基础之上的,普洱茶在自然条件下,在一定的湿度以及温度的作用下,随着时间而慢慢陈化。湿度过高容易发霉,但是湿度过低,则不会有转化。更糟糕的是,茶叶当中的有机物还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流失。
三年前的广州茶博会期间,就有一位资深的茶客从青海地区找到几片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,勐海茶厂销售到边区的7542茶饼。众所周知,这一时期的7542绝大部分都被香港茶商陈国义先生所收藏,也铸就了88青的神话。所以在开茶饼的时候,大家都充满了希望。毕竟绝对干仓的7542,存放了这么多年,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可是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,茶汤颜色寡淡,品饮起来除了略有香味,老茶所应具备的醇厚、温润全都消失不见。当时为了照顾主人的情绪,大家很委婉的说出了茶还是需要醒的。但彼此内心都很明白,这样的茶基本已经没啥希望了,就算是拿到广东仓来存放,绝不会再现88青的风格了。
茶叶是保证茶没有出问题的情况下去存放才是最佳的存放方式,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干仓。在广东存放的茶叶和在其他地方存放出的茶叶品质韵味全然不同,虽稍不注意会出茶油虫眼,但是内置得到转换是难得的。就拿昆明仓的转化程度,请问人生有几个十年才能等到昆明仓转成广东仓?
过度追求干仓,反而会破坏普洱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