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分钱一分货,别把市场搞坏了!
现在的普洱茶市场谈的最多的是口感与品质,谈的最少的是茶园与采摘。茶农不会告诉你一年采摘几次,每次采摘的标准是多少。同样茶农也不会告诉你,会不会人工增加茶叶的产量。
现在的古树茶市场根本崩不起,一旦名山倒了,所有产品均受影响。因为台地茶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,无论是否是古树料,消费者总会往古树身上靠拢,就像老班章口感的普洱茶,市面上还是蛮多的。
大益茶也一样,品质与价格要成正比,否则伤了大家的心就不太好了。一款茶的零售价超过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以后,会怎么样?所有人都知道:那就不买呗。这问题肯定不用想就能回答出来。大益茶的价格弱势超过了茶商收货的能力,有时候市场当中的一些产品真是一个很难让人理解的存在,茶都已经到了没有人喝得起的地步了,竟然还在大幅度上涨,还具有“极高的品饮价值”。
天价茶很多都是古董,比如过去的印级茶,号级茶,但是现在的普洱茶仅仅是商品。从商品到古董还差了一个“古”字呢。说句实在话,那些出入于拍卖行的普洱茶有谁喝了?新茶真的很不适合以天价茶的姿态出现。
现在很多经销商陷入到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,好不容易把茶出手走出了炒茶的泥潭,但在看到别人炒茶赚到钱之后再度杀入,然后被套。就像范文正公所说的“是进亦忧退亦忧”,然则合适而乐?炒高的茶有厂家托底。当茶价超过了茶客的承受能力之后,普洱茶就变成了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对赌,经销商与厂商的博弈,这样真的好吗?
若继续按照品质与价格成反比的行情走下去,早晚会出大乱子。